文/任江湖 全文3001字

2025年4月9日,特朗普将中国商品关税推至104%的新闻引爆全球市场,这轮持续七年的关税战已让54万亿美元市值的资本市场剧烈震荡。4月10日凌晨宣布,将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4%提升至125%,并立即生效。此举被其称为对中国“不尊重全球市场”的惩罚,旨在迫使中国重返谈判桌。对主动与美国协商且未采取报复措施的75个国家,美国实施关税暂缓政策,期间互惠关税从原计划的税率降至10%(同样立即生效),这一策略意图分化国际阵营,孤立中国,并缓解美国股市压力。从地产大亨到白宫主人,特朗普将商业谈判中的”极限施压术”完整移植到国际政治:少年时期在父亲工地学习”每寸空间都要榨出利润”的商人基因,中年破产重组中练就的”风险转嫁法则”,真人秀《学徒》里锻造的”危机表演学”,共同构成了其关税政策的底层逻辑。

他像经营赌场般操盘国际贸易,用”34%→84%→104%→125%”的疯狂加码测试对手心理防线,借”24小时最后通牒”制造谈判桌上的肾上腺素飙升,甚至将关税豁免期设计成淘汰游戏。但商人思维遇上大国博弈时,精明的交易艺术暴露出致命缺陷——美股单日蒸发3.6万亿美元、美国农民因大豆滞销发起抗议、盟友集体启动反制措施的现实,揭开了这场豪赌的残酷真相。当”虚张声势”成为治国方略,”可控混乱”演变成系统性风险,历史正在见证:一个深谙”交易艺术”的商人总统,如何用关税杠杆加速重构全球秩序,又在自噬效应中叩响帝国黄昏的钟声。

一、商人底色:从地产大亨到白宫主人的行为密码
在纽约皇后区一栋红砖别墅里,少年特朗普每天晚饭时都要接受父亲弗雷德·特朗普的”商业审讯”——这位德裔地产大亨会拿《纽约时报》的房产交易版面当教材,要求儿子们当场计算租金回报率,并厉声质问:”如果这栋楼是你的,你会怎么榨出更多利润?”这种将利益最大化刻进DNA的成长环境,塑造了特朗普看待世界的根本方式:所有关系都是交易,所有规则都可谈判。
这种”商人基因”在其商业生涯中不断强化。1983年,当37岁的特朗普面临大西洋城泰姬陵赌场危机时,他选择在债权人会议上拍桌怒吼:”要么接受我的重组方案,要么等着血本无归!”即便赌场最终破产,他仍通过转移个人债务、保留管理权等操作,让自己在废墟中全身而退。这种”永远把风险转嫁他人”的生存智慧,后来在白宫演变成”关税战可以输,但谈判桌必须由我主导”的执政哲学。
其自传《交易的艺术》中总结的11条谈判法则,堪称理解其对华政策的密钥。例如”极限施压”对应着对华关税的突然加码;”制造混乱”体现在24小时最后通牒的反复横跳;而”虚张声势”则显现在威胁对5500亿中国商品加税104%的疯狂叫价。正如他在书中写道:”当对手觉得你是个疯子时,你就成功了一半。”
二、谈判实验室:商业战场淬炼的”特朗普战术”
在曼哈顿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后,特朗普曾用三招征服地产界:先以天价标书吓退竞争者(极限锚定),再用媒体炒作抬升地块价值(舆论操控),最后在银行催债前夜突然让步完成交易(危机倒逼)。这套”疯狗式谈判术”在关税战中完美复刻:2025年4月2日宣布对华加税34%,4月8日威胁升至84%,却在4月10日突然对75国暂缓90天执行——像极了当年濒临破产时对债权人的”先砸桌子再分蛋糕”。
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制造”可控混乱”。就像他在《学徒》节目中设计的淘汰机制:参赛者永远猜不透那句”你被解雇了”何时落下,却因此更卖力表演。映射到对华政策中,3月24日刚释放关税灵活性信号,4月2日就启动”对等关税”,4月9日又抛出125%的核弹级税率,这种高频震荡既测试中方底线,又为国内选民营造”持续进攻”的观感。
但商业谈判与大国博弈存在根本差异。当特朗普试图用”收购赌场”的方式处理中美关系时,其战术漏洞暴露无遗:2025年对华加税导致美股两天蒸发6.6万亿市值,苹果、特斯拉等巨头股价腰斩;而中国对等反制使美国农业州出口骤降,直接动摇其中期选举基本盘。这印证了彼得森研究所的警告:关税战的真实成本永远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家承担。
三、权力操作系统:白宫里的”交易艺术”升级版
入主白宫后,特朗普将商业谈判术升级为”政治工程学”。其关税政策本质是三重博弈的叠加:在国际层面制造”胆小鬼博弈”(看谁敢先眨眼),在国内打造”人质政治”(用农民选票绑架民主党),在个人层面实践”危机套利”(通过政策波动做空美股)。这种多维操盘需要精准把控每个利益集团的痛点,就像他早年开发特朗普大厦时,既讨好市政厅换取容积率奖励,又用诉讼威胁周边业主降价搬迁。
这种”交易型执政”在关税政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当2025年4月对华加税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时,他立即对75国实施90天关税暂缓,表面是为”推动谈判”,实则是为跨国资本开辟逃生通道。这种”打左灯向右转”的操作,与当年赌场破产时一边申请保护一边私售资产的套路如出一辙——核心永远是制造恐慌后收割恐慌。
但商人思维也埋下系统性风险。其政策工具箱严重依赖总统特权(如232条款、301调查),这种”一个人的关税战”模式导致政策严重缺乏连贯性。就像2025年4月对墨西哥关税令朝令夕改,表面是”灵活谈判”,实则是团队尚未组建完成的决策混乱——这种商业快艇式的操作,在治理超级大国时注定颠簸不断。
四、人格暗箱:创伤性成长塑造的决策模式
深入分析特朗普的决策暗码,必须回到其创伤性成长经历。13岁被送入纽约军事学院时,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:”那些教官的皮带抽下来时,我学会了用更狠的眼神瞪回去”。这种”以暴制暴”的生存哲学,在关税战中演变为”你加税34%,我必还击84%”的报复性循环。
其导师罗伊·科恩(麦卡锡主义律师)的教诲更强化了这种对抗基因。1973年面对住房歧视诉讼时,科恩教他:”永远别道歉,永远指控对方作弊”。这种思维定式导致中美谈判陷入死结:即便中国扩大农产品采购,特朗普仍坚持认定”所有让步都是施压的结果”。就像他在商业纠纷中从不签署和解协议,只接受”无条件投降”。
但人格特质也是其政策脆弱性的根源。对”强人形象”的病态维护,使他在2025年明知关税反噬的情况下仍持续加码;而”交易成瘾症”导致政策永远在极端摇摆——就像他早年开发项目时,总在”全球最高楼”和”立刻套现”之间反复横跳。这种决策模式正在将美国拖入战略透支:既要美元霸权红利,又用关税阻断商品流动;既要中国开放市场,又否定发展中国家的保护权益。

五、时代切片:商人总统的历史定位
站在2025年回望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堪称21世纪最疯狂的政治实验。这套移植于商业战场的“极限施压术”,既撕碎了WTO框架下的贸易秩序,也重构了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。其政策遗产将是双刃剑:短期看,美国通过关税保护收割了部分制造业回流(通用、福特被迫重启本土电池产线);长期看,却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(中国-东盟贸易突破8500亿美元)。
但更深层的冲击在于认知革命。当特朗普用”疯狗战术”证明民粹主义可以绑架理性决策时,他实际上改写了现代政治的游戏规则。就像2025年中期选举前,即便知道关税导致农民收入下降,他仍坚持在农业州播放”中国偷走你们工作”的广告——这种将事实与情绪剥离的操作,正在制造新型的政治病毒。
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,当商人总统用做生意的逻辑治理国家时,他既解构了传统政治伦理,也意外暴露了资本主义体系的深层矛盾。关税战的本质,是美元霸权与产业空心化之间的自噬,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撕裂,更是民粹狂欢与理性治理的终极对决。这场实验的终局或许会证明:国家不是公司,文明存续的逻辑,终究不同于商业并购的游戏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深圳市跨境电商产业联盟
发布者:跨境市场人,关注微信公众号【跨境市场人】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kuamarketer.com/archives/45922.html